凯恩斯流动性陷阱是指(什么是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是指当某一段时间的利率下降到最低水平时,货币需求的弹性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当流动性陷阱发生时,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数据扩展
一、凯恩斯陷阱的主要特征:
从宏观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有三个主要特征:
1、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萧条,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投资和消费大幅减少,失业形势严重。只是市场监管似乎力不从心。
2、利率已达到最低水平,名义利率大幅下降。即使在零利率或负利率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预期也很低,消费者对此的预期使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降低名义利率的货币政策未能启动经济复苏,只能依靠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和减税来摆脱衰退。
3、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于无穷大。
二、流动性陷阱对中国的影响
1、我国企业债务压力大。
2008年以前,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稳定在100%以内。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加杠杆的趋势非常明显。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从2008年的98%上升到2016年的158%,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随着2017年中国的去杠杆政策,企业杠杆率持续上升的局面得到遏制。
同时,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企业利息支出增长较快。2017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息支出持续增长,特别是2018年1-3月,利息支出同比增速超过10%,偿债负担明显增加。
2、过去企业信贷资源过度集中在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
在过去,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是银行贷款的重要流向。房地产方面,螺旋上升的房价带动房地产相关贷款的可承受资金成本高于一般实物投资,抵押物充足,因此一直是银行贷款的重要流向。
同时,地方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贷款相对容易,主要与其隐形担保有关,往往表现出预算软约束的特征。
展望未来,由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基调仍是“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房地产相关信贷仍将受到限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相关部门的渠道有限。至于地方融资平台,基建投资是下半年“补短板、稳增长”的主要内容,预计将获得可观的支持。
但从银行的角度来看,我们《中国经济解困之道—基建不如减税》报告中提到,大型基建对中国经济的边际效益一直在下降,基建相关投资周期长,变现慢,政策风险大。金融机构也对这一领域的投资有所顾虑。整体来看,银行仍处于风险偏好较低的阶段。
3、实体经济投资项目回报率低
目前银行放贷意愿下降,与实体经济活力有限,缺乏高投资回报的项目有关。随着中国经济下滑、去杠杆化、加强环保、企业税负增加、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原因,当前中国企业盈利面临困难。
然而,房地产市场的一枝独秀也推高了租金成本,并对其他行业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从工业企业利润来看,今年以来按工业企业利润计算的同比增速下降较快,7月份降幅达16%。然而,工业企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