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淬火工艺设备(热处理淬火工艺)
热处理工艺:单液淬火;双液淬火;预冷;部分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合适的温度,然后在此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再以不同的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回火分类: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
热处理工艺
1、单液淬火:钢奥氏体化后,在单一淬火介质中冷却至室温进行热处理。这种淬火方法适用于形状简单的碳钢和合金钢工件。一般碳钢采用水、盐水或碱水作为冷却介质,合金钢采用油冷。单液淬火适合大批量生产,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其缺点是水淬热水淬火时中温区冷却速度很低,有些钢不易淬火。
2、双液淬火:钢奥氏体化后,先进入一种冷却能力强的介质,然后在钢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前迅速取出,立即进入另一种冷却能力弱的介质,再缓慢冷却至室温。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形状复杂的高碳钢工件。双重淬火通常采用先水冷后油冷的方法来冷却工件,在生产中称为水淬油冷。对于易于淬火和点燃的钢材,可采用油淬和空冷。
这样淬火时,工件在第一冷却介质中停留的时间很难掌握,需要操作者足够熟练。因此,它主要适用于易开裂的碳素工具钢工件,如丝锥等。
3、预冷淬火:工件从加热炉中取出后,现在空气中冷却一定时间,称为“预冷”。从各种试验来看,当工件进入冷却介质时,工件的奥氏体化温度和淬火温度之间大约有100度。为了减小参与应力和变形,采用预冷淬火是可行的。但和双液淬火一样,需要熟练的操作者。
4、局部淬火:将工件局部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后,用通常的方法冷却,或者用水射流冷却加热部位,使工件局部硬化。这种淬火方法称为局部淬火。在生产中,通常采用火焰加热、感应加热或盐浴加热来实现工件的局部淬火。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激光加热淬火是一种理想的局部淬火方法,并已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5、马氏体分级淬火:钢奥氏体化后,浸入温度略高于或低于钢的马氏体上点的液体介质中,保持适当时间。钢片内外两层达到中温后,取出空冷,获得马氏体组织。这种淬火方法是分步淬火。
6、贝氏体等温淬火:钢件奥氏体化后,快速冷却至贝氏体转变温度范围并保持等温,使奥氏体转变为下贝氏体组织。对于要求不高的工件,等温淬火后不需要回火。当需要回火时,回火温度一般应低于等温温度。
扩展数据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在一定介质中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金属材料表面或内部的显微组织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原则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合适的温度,然后在此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再以不同的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根据工件的不同性能要求和不同的回火温度,回火可分为以下几种:
(1)低温回火(150-250)
低温回火得到的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其目的是在保持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前提下,降低淬火钢的内应力和脆性
(3)高温回火(500-650)
高温回火得到的显微组织为回火索氏体。传统上将淬火与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其目的是获得具有良好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的综合机械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汽车、拖拉机、机床的连杆、螺栓、齿轮、轴等重要结构件。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B 200-330。